> 广识天下 > 正文

道听途说:指不确实的传闻。典故:来源于《左传》,形容来源不明或不可靠的信息。

时间:2025-05-24 06:45:10 阅读量:24 编辑:字典君

“道听途说”是一个成语,意思是指没有根据的传闻。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《左传》,其中记载了孔子的一段话:“道听而涂(通‘途’)说,德之弃也。”孔子在这里强调了道听途说的不可靠性,认为这种行为是对道德的背弃。因此,“道听途说”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形容那些没有根据、不可靠的信息或传闻。亲爱的读者们,你是否曾在某个午后,听到邻居阿姨神秘兮兮地告诉你:“你知道吗?隔壁老王家的狗会说话呢!”然后你一脸惊讶,回家后跟家人分享,结果发现大家都一脸懵逼,原来这只是个道听途说的故事。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揭开“道听途说”的神秘面纱,探究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。

一、道听途说的起源

“道听途说”这个成语,最早来源于《左传》。据传,春秋时期,鲁国有个叫季康子的人,他听信了别人的道听途说,误以为自己的敌人要谋反,结果导致了一场不必要的战争。后来,孔子在《论语·阳货》中提到:“道听而途说,德之弃也。”意思是说,听到道路上的传言就四处传播,这是有德行的人应该废弃的。

二、道听途说的典故

关于“道听途说”的典故,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。说的是战国时期,有一个叫艾子的人,他有个邻居叫毛空。毛空是个爱说空话的人,一天,他神秘兮兮地告诉艾子:“你知道吗?有一户人家养的鸭子,一次能下100个蛋!”艾子不信,毛空又说:“那可能是两只鸭子下的。”艾子还是不信,毛空就不断增加鸭子的数量,但不愿减少已说出的鸭蛋数目。艾子终于忍不住问:“世上哪里有十丈长、十丈宽的肉?还会从天上掉下来?是你亲眼所见吗?”毛空被问得哑口无言,只好说:“那都是在路上听人家说的。”艾子听后,大笑,转身对他的学生说:“你们可不要像他那样道听途说啊!”

三、道听途说的危害

道听途说,看似无关紧要,实则危害极大。首先,它会误导人们的判断,让人误入歧途。就像季康子听信道听途说,导致了一场不必要的战争。其次,它会破坏人际关系,让人产生误解和矛盾。它会损害个人和集体的利益,让人陷入困境。

四、如何避免道听途说

为了避免道听途说,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:

1. 增强辨别能力,不轻信谣言;

2. 勇于质疑,不盲目跟风;

3. 做到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不装懂;

4. 学会独立思考,不人云亦云。

五、

道听途说,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成语,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。让我们从现在开始,提高警惕,远离道听途说,做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。毕竟,真相只有一个,我们要用双眼去发现,用心灵去感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