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 广识天下 > 正文

明目张胆:形容公然和毫无顾忌。

时间:2025-05-03 06:41:57 阅读量:88 编辑:字典君

“明目张胆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用来形容人公然做坏事,毫无顾忌和隐瞒。这个成语通常带有贬义,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不满或批评。你知道吗?在我们的生活中,总有一些人,他们行事风格独特,让人瞠目结舌。他们就是那种“明目张胆”的人,今天,就让我带你一起揭开这个成语的神秘面纱,看看他们到底是个什么样!

一、成语起源:古人的智慧

“明目张胆”这个成语,最早见于《晋书·王敦传》:“今日之事,明目张胆,为六军之首,宁忠臣而死,不无赖而生矣。”这里的“明目张胆”,指的是王敦在战场上英勇无畏,敢于担当的精神。后来,这个成语逐渐演变成形容那些公然和毫无顾忌的人。

二、成语演变:从古至今

在古代,那些“明目张胆”的人,往往是因为他们有胆识、有勇气,敢于挑战权威,敢于为正义而战。比如,唐代的韦思谦,他敢于直言进谏,不畏权贵,最终被贬谪。而到了现代,这个成语则更多地用来形容那些胆大妄为、肆无忌惮的人。

三、成语用法:褒贬分明

“明目张胆”这个成语,既可以用来褒义,也可以用来贬义。当用来褒义时,它表示一个人有胆识、有勇气,敢于担当;当用来贬义时,则表示一个人胆大妄为、肆无忌惮。

比如,我们可以说:“他明目张胆地站出来,为弱势群体发声。”这里的“明目张胆”,就是褒义的。而如果我们说:“他明目张胆地贪污受贿,真是无耻至极。”这里的“明目张胆”,就是贬义的。

四、成语近义词:各有所长

“明目张胆”这个成语,有几个近义词,比如“肆无忌惮”、“堂而皇之”、“明火执仗”等。这些成语虽然意思相近,但用法略有不同。

- “肆无忌惮”强调的是行为的任意妄为,毫无顾忌;

- “堂而皇之”强调的是行为的公然和光明正大;

- “明火执仗”则强调的是行为的公开和无所顾忌。

五、成语反义词:光明磊落

与“明目张胆”相对的成语是“光明磊落”,它表示一个人行事光明正大,毫无隐瞒。

六、成语故事:韦思谦的坚持

说到“明目张胆”,不得不提一个人——韦思谦。他是唐代的一位官员,为人正直,敢于直言进谏。当时,中书令褚遂良以低价强行购买邻人田地,韦思谦立刻上书举发他。虽然褚遂良势力庞大,但韦思谦依然坚持正义,最终使褚遂良被贬谪。
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即使面对强大的对手,只要我们坚持正义,明目张胆地站出来,就一定能够战胜邪恶。

七、成语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

在现代社会,我们依然可以看到“明目张胆”的身影。比如,那些敢于揭露腐败、维护正义的记者,那些敢于挑战权威、为弱势群体发声的公益人士,他们都是“明目张胆”的典范。

当然,我们也要警惕那些“明目张胆”的负面行为,比如贪污受贿、欺压百姓等。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社会的公平正义,也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。

“明目张胆”这个成语,既包含了古人的智慧,也反映了现代社会的一些现象。我们要学会正确运用这个成语,既要赞扬那些敢于担当、维护正义的人,也要警惕那些胆大妄为、肆无忌惮的人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共同营造一个和谐、美好的社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