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 广识天下 > 正文

狼狈为奸:形容与恶人一起做坏事。出自《史记》。

时间:2025-04-28 07:39:44 阅读量:31 编辑:字典君

你知道吗?在我们的语言里,有些成语真是妙趣横生,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。今天,我就要和你聊聊一个听起来有点搞笑,实则寓意深刻的成语——“狼狈为奸”。

狼狈为奸:恶人联手,坏事做尽

“狼狈为奸”,这个成语出自《史记》,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滑稽?其实,它描述的是一种非常不和谐的场景:狼和狈这两个动物,竟然能联手做坏事!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?

狼狈联手,坏事做尽

据《史记》记载,狼和狈是两种外形相似的野兽。狼的前腿长,后腿短;而狈则相反,前腿短,后腿长。它们经常一起外出,伤害牲畜,给农户带来很大的损失。

有一天,狼和狈来到一个羊圈前,想要偷吃一只羊。但是这个羊圈又高又坚固,跳不进去也撞不倒,一时间它们不知如何是好。后来,它们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:狼骑在狈的脖子上,前爪抓住羊圈的篱笆。狈站起身后,狼又用两条后腿站在狈的脖子上,用前爪抓住篱笆,慢慢站起来,把两条前腿伸进篱笆里,抓住了篱笆旁边的一只羊。

这个过程,如果只有狼或狈,就不可能把羊偷出来。狼和狈运用了彼此的长处,相互勾结,才偷走了羊。后来,人们从中引申出“狼狈为奸”的成语,用来形容恶人相互勾结,做尽坏事。

狼狈为奸:成语背后的故事

其实,“狼狈为奸”这个成语背后,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。

据说,古代有一位名叫段成式的文人,他非常喜欢观察动物。有一天,他看到一只狼和一只狈在一起,便好奇地观察起来。他发现,狼和狈虽然外形相似,但性格迥异。狼凶猛狡猾,而狈则胆小怕事。

段成式觉得,这两个动物联手做坏事,实在是有趣极了。于是,他写下了这个故事,并把它收录在《酉阳杂俎》中。后来,这个故事被广泛传播,人们便用“狼狈为奸”来形容恶人相互勾结,做尽坏事。

狼狈为奸:成语的演变

“狼狈为奸”这个成语,在古代主要用于描述动物之间的勾结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人们逐渐发现,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勾结。

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恶人,他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,不惜相互勾结,做尽坏事。这时,我们就可以用“狼狈为奸”来形容他们的行为。

狼狈为奸:成语的启示

“狼狈为奸”这个成语,虽然听起来有点搞笑,但它却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。

首先,我们要警惕那些恶人,不要被他们的表面现象所迷惑。其次,我们要学会团结一致,共同抵制恶人的勾结。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,防止自己成为“狼狈为奸”的一员。

“狼狈为奸”这个成语,虽然听起来有点搞笑,但它却寓意深刻。它提醒我们要警惕恶人的勾结,学会团结一致,共同抵制邪恶势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