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 广识天下 > 正文

膏肓之疾:比喻无法治愈的顽疾。典故:用于形容无可挽救的情况。,事态不可挽回的警示

时间:2025-05-24 05:05:48 阅读量:85 编辑:字典君

膏肓之疾,是一个富有深意的成语,它源自于古代医学对疾病部位的描述。在中医理论中,膏肓是人体内两个重要的部位,分别位于心脏和膈膜之间。膏肓之疾,字面意思是疾病已经深入到了膏肓这两个部位,表示疾病已经非常严重,难以治愈。

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无法挽救的情况,比如在政治、经济、社会等方面的问题,如果已经到了无法解决的地步,就可以用“膏肓之疾”来形容。这个成语体现了古人对于疾病和问题的深刻理解,也反映了他们在面对困难时的无奈和无力感。

在现代汉语中,膏肓之疾仍然是一个常用的成语,它提醒我们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和周围的环境,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,以免问题发展到无法挽回的地步。同时,这个成语也鼓励我们在面对困难时,要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,不要轻易放弃。你知道吗?在我们的语言中,有些成语就像是一把钥匙,能打开历史的大门,让我们窥见那些遥远的过去。今天,我要和你聊聊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成语——“病入膏肓”。这个成语不仅描绘了病情的严重,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。

一、成语的由来

“病入膏肓”这个成语,最早见于《左传·成公十年》。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,晋景公得了重病,派人到秦国请名医来医治。秦国的名医缓来到晋国,诊断后说:“这病已经到了膏肓之间,药力无法到达,无法治愈。”晋景公听后,叹了口气,说:“你真是良医啊!”后来,晋景公果然病死了。
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有些病已经到了无法治愈的地步,就像膏肓之间的病,药力无法到达,只能任其发展。

二、成语的含义

“病入膏肓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病情已经严重到了膏肓之间,无法治愈。比喻事情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,就像膏肓之间的病,药力无法到达。

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些顽疾,比如疾病、问题、矛盾等,已经到了无法解决的地步。比如,一个人因为长期沉迷于酒色,身体已经病入膏肓,再怎么治疗也无法挽救。

三、成语的用法

“病入膏肓”这个成语,可以用作谓语、定语,表示事情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。比如:

- 他的事业已经病入膏肓,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挽救。

- 这个项目已经病入膏肓,只能放弃。

四、成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

“病入膏肓”的近义词有:人命危浅、行将就木、不可救药等。这些词语都表示事情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。

“病入膏肓”的反义词有:妙手回春、手到病除等。这些词语表示事情还有挽救的可能。

五、成语的典故

“病入膏肓”这个成语的典故,就是上面提到的晋景公的故事。晋景公得了重病,派人到秦国请名医来医治。秦国的名医缓来到晋国,诊断后说:“这病已经到了膏肓之间,药力无法到达,无法治愈。”晋景公听后,叹了口气,说:“你真是良医啊!”后来,晋景公果然病死了。
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有些病已经到了无法治愈的地步,就像膏肓之间的病,药力无法到达。这也提醒我们,要珍惜生命,注意身体健康。

六、成语的启示

“病入膏肓”这个成语,不仅描绘了病情的严重,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。它告诉我们,有些事情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,我们要学会接受现实,不要一味地挣扎。

同时,这个成语也提醒我们,要珍惜生命,注意身体健康。因为有些病已经到了无法治愈的地步,我们无法改变。

通过这篇文章,我们了解了“病入膏肓”这个成语的由来、含义、用法、近义词、反义词、典故和启示。希望这篇文章能让你对这个成语有更深入的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