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 广识天下 > 正文

洛阳纸贵:形容著作广泛流传,受到欢迎。典故:出自《左传》,形容书籍的普及。

时间:2025-05-26 04:30:00 阅读量:80 编辑:字典君

“洛阳纸贵”这个成语并不是出自《左传》,而是出自《晋书·文苑·左思传》。这个成语形容的是书籍或文章的广泛流传和受欢迎程度,而不是书籍的普及。左思的《三都赋》写成之后,在洛阳广为流传,人们争相传抄,一时间竟导致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,纸价上涨。因此,“洛阳纸贵”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著作广泛流传,受到欢迎。你知道吗?有一个成语叫做“洛阳纸贵”,听起来是不是很有意思?它不仅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个充满故事的故事。今天,就让我带你一起走进这个成语背后的历史,感受一下它的魅力吧!

一、成语的由来

“洛阳纸贵”这个成语,最早出自《晋书·左思传》。故事的主人公,就是那个才华横溢的文学家——左思。左思,字太冲,齐国临淄(今淄博临淄)人,西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。他的家族世代都以学习儒学为主,家学氛围浓厚。

左思小时候,并不出众。他学习书法、弹琴,成绩都不太好。父亲左熹从小对左思和左芬兄妹二人进行儒学教育,但左思小时候很顽皮、不爱读书。左思不甘心受到这种鄙视,开始发愤学习。经过不懈的努力,左思终于成为了一位学识渊博的人,文章也写得非常好。

二、左思的《三都赋》

左思的成名之作,就是那篇著名的《三都赋》。这篇赋,以三国时期的蜀国京都成都、吴国京都建业和魏国京都邺为背景,详细描绘了这三座都城的风土人情、物产风俗。为了写这篇赋,左思花费了整整十年时间,收集了大量的历史、地理、物产、风俗人情的资料。

左思在写作过程中,非常认真。他甚至在门户、庭院,甚至厕所等地方都放上纸、笔,只要想到好的语句,就赶紧记录下来。经过反复修改推敲,《三都赋》终于写成。这篇赋构思奇巧,气魄雄伟,语言优美绮丽,表现出三座都城的美丽、壮观,反映出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以及中国古代光辉灿烂的文化。

三、洛阳纸贵的故事

《三都赋》问世以后,引起了轰动。人们争相传阅抄写,一时间竟让洛阳的纸价一下子贵了起来。这就是“洛阳纸贵”的由来。当时,每刀千文的纸一下子涨到两千文、三千文,后来竟倾销一空;不少人只好到外地买纸,抄写这篇千古名赋。

这个故事,不仅展示了左思的才华,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文学作品的热爱。可以说,《三都赋》的流传,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。

四、成语的演变

随着时间的推移,“洛阳纸贵”这个成语,逐渐演变成了一个比喻。它不再仅仅指《三都赋》的流传,而是用来形容任何一部著作广泛流传,受到欢迎的情况。

如今,当我们看到一部作品受到大家的喜爱,就可以用“洛阳纸贵”来形容它。这个成语,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。

五、

“洛阳纸贵”,这个成语,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。它不仅展示了左思的才华,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。如今,这个成语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,让我们在欣赏它的同时,也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。